<sup id="g8pdq"><ol id="g8pdq"></ol></sup>
<span id="g8pdq"><menu id="g8pdq"><label id="g8pdq"></label></menu></span>
<sup id="g8pdq"></sup>
    1. <sup id="g8pdq"></sup>
  • <nobr id="g8pdq"><menu id="g8pdq"></menu></nobr>

  • <strong id="g8pdq"></strong>
    <nobr id="g8pdq"><menu id="g8pdq"></menu></nobr>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河東映像>

      樊村胡卜

      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1-29

      薛振堂

      小雪節氣來臨,一天比一天寒冷。在這個季節,河津名吃樊村胡卜開始走俏,四面八方的食客呼朋喚友去樊村吃胡卜,來祛除這冬天的寒冷。

      樊村胡卜又稱羊肉胡卜,是聞名遐邇的河津傳統特色小吃。追根溯源,胡卜是胡人于晉代傳入樊村的,已有1800余年的歷史。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民眾稱“胡人”,來自這些民族的東西,稱胡餅、胡椒、胡桃、胡琴、胡卜等。胡卜由羊肉和胡餅燴制而成,胡餅即燒餅,晉代由胡人傳入。古人用火灼龜甲取兆,以猜測吉兇,叫“卜”,引申為燉烤。胡人喜食羊肉,與胡餅燴烤燉燜,因稱“羊肉胡卜”,相傳由胡人于晉代傳入樊村,明清及解放初期紅極一時,至今長盛不衰。

      新中國成立之初,樊村有三家大飯館做胡卜:一個是東飯館,坐落街心路東,掌勺名廚有柴向錄、齊氏(齊建立);一個是西飯館,坐落街心路西,掌勺名廚有張大師(張鴻海)、楊氏(楊有森)、師圪垯;一個是南關世德和飯館,掌勺名廚任相龍。樊村胡卜的開山祖師無案可稽,近幾十年來,較著名的廚師有郭滿倉、劉收子,年青一代有齊勤虎、楊建民、任鐵剛、任滿足、任三珠、郭永發、郭平華、任乃駒、高百芳、王建民等,他們薪火承傳,引領樊村胡卜走出河津,邁向全國。

      樊村歷史悠久、地理優越,是晉南的三大商業重鎮之一,兩晉南北朝至宋元時就是河津北坡煤炭集散市場。明清時以犁鏵為特色的鑄造業蓬勃興起,集市貿易繁榮昌盛,時稱河津的“旱碼頭”“鐵碼頭”。遠近運煤、運犁鏵客人和趕集上會的鄉民,或車戶,或腳夫,或商賈,或游人,都喜歡吃樊村的羊肉胡卜,因為它香辣可口、油熱御寒。后來,羊肉胡卜逐漸為廣大群眾所青睞,成為特色小吃,并入坐高客宴席,進入千家萬戶。

      胡卜雖好吃,做工卻艱辛。傳統樊村胡卜,制作工序非常精細特殊。它的用料大體分三大類:一是羊肉系列,包括羊肉、羊血、羊湯、羊油、羊油辣子;二是烙烤的死面餅;三是配菜調料,包括蘿卜、蔥絲、蒜、鹽、生辣椒面以及由18樣材料混合而成的調料等。

      制作羊肉胡卜,提前要烙好死面胡餅。制作胡餅很講究技術:胡卜的餅子要求薄而有韌性,切成細條而不散,經燉燜而不亂。這就要求先把白面和勻揉光,分成小塊,用搟面杖搟開,刷上油鹽,邊拉邊卷,再搟成餅。而后先在鏊上烙一會兒,使面發硬,再放入爐內烘烤??局令伾S亮,約七八成熟,取出放入瓷甕燜捂一夜;也有的放入盆內,用濕布蒙蓋,燜捂兩個多小時,讓胡餅變軟,才能供切條用。

      傳統樊村胡卜是一碗一碗制作的,原則上一碗一餅,不是“一鍋煮”。其制作亮點在于點辣子,而點辣子關鍵在于掌握火候,這是名廚“畫龍點睛”之筆。如果火候恰到好處,則香辣入味;掌握不好,則會焦糊。

      樊村胡卜的特點是:形似面條,顏色金黃,筋而不硬,軟而不綿,油而不膩,香辣可口,在晉南區域和周邊陜西、河南毗連縣市,都享有盛譽。凡來河津的客人,無不以品嘗樊村胡卜為幸事,是故譽稱:“吃碗樊村胡卜,工作紅紅火火?!?/p>

      在這個寒冷的季節,樊村大街上最熱鬧的地方,就數那幾家正宗的胡卜店了。每天飯點,胡卜店鋪門前,人來人往,顧客盈門。大家高興而來,滿意而歸。一碗熱騰騰的羊肉胡卜,充盈著暖暖的幸福感。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