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g8pdq"><ol id="g8pdq"></ol></sup>
<span id="g8pdq"><menu id="g8pdq"><label id="g8pdq"></label></menu></span>
<sup id="g8pdq"></sup>
    1. <sup id="g8pdq"></sup>
  • <nobr id="g8pdq"><menu id="g8pdq"></menu></nobr>

  • <strong id="g8pdq"></strong>
    <nobr id="g8pdq"><menu id="g8pdq"></menu></nobr>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

      小張塢村有座關王廟

      來源:發布者:王存芳時間:2022-11-29

      鹽湖區龍居鎮小張塢村有座關王廟。

      關王廟,坐北朝南,居高臨下,最外是三扇大門。走進大門,從南到北依次為戲臺、卷棚、關王殿。毫不夸張地說,方圓幾十里,只要廟宇有卷棚的,都沒有小張塢村關王廟的9間卷棚大而寬。關王殿兩側建有幾間耳房,西耳房旁還為護廟人建了一座院子。

      拾級而上,先是獻殿,殿內除有幾通石碑外,還有一個很長很長的石供桌,桌前刻有風雨竹,近看是竹,遠看是畫。畫中用竹葉寫了一首五言詩:不謝東君意,丹青獨立名,莫嫌孤葉淡,終究不凋零。

      傳說,關羽身陷曹營后,由于劉備的甘、糜兩位夫人同時被困于此,關羽便將詩詞巧妙地藏進了竹葉中,借物詠志,表達忠義氣節。此風雨竹字畫贈曹操后,曹操被關羽的忠義精神所感動,就釋放了劉備的兩位夫人和關羽,并讓石匠將風雨竹刻于碑上,宣揚關羽的忠義精神。這就是風雨竹的典故。

      獻殿后是關王殿。殿內供奉著關羽坐像,高七八尺,臥蠶眉,丹鳳眼,美髯須,頭戴帝王帽,身著君主袍,宛若真人,栩栩如生。關羽坐像后的墻上,彩繪著身材高大、黑面虬髯、手持關公兵器青龍偃月刀而立的武將周倉和手捧印璽而立的關公義子關平的巨幅神像。東西兩側墻上,分別繪著獸中王老虎和護王蛟龍。殿門兩側,鑲有木質雕刻的一副對聯:“紫霧盤旋劍影斜飛江海震,紅霞繚繞刀芒高插斗牛清?!?/p>

      整座大殿建筑面積84平方米,從建廟梁志上看,此殿為康熙二十八年重建、乾隆二十八年重修,距今已有300余年。

      關王廟過去由護廟人管理,現在則由群眾自發管理。他們中年齡最小的56歲,最大的80有余,大家一起守護著古廟。

      20世紀70年代,關王廟被當作“大隊加工廠”使用。村民利用東西耳房和廂房,開設了鐵匠部、榨油坊、碾米房、紅薯磨粉房、一條龍彈棉花的機器房、裁剪制作衣服部。舞臺前面的大卷棚,四周用土墻圍住,從中隔開兩大間,南邊為集體存貯糧食的大庫房,北邊那間安裝了大小各一臺磨面機,成為專門為村民加工或兌換面粉的磨面房。后來,因村里需要建學校,才拆除了關王廟里的大門、戲臺、廂房和卷棚,但關王殿至今仍保留完好。

      直到現在,人們還崇拜奉祀關帝。每逢農歷初一、十五,殿內人來人往、香火不斷。人們以此表達對關圣大帝威震華夏、忠義仁勇的無比敬仰。特別是近幾年,前來膜拜的人絡繹不絕,其影響范圍也在不斷擴大。殿里鑼鼓喧天,殿外廟會紅火,好不熱鬧!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