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運城日報發布者:時間:2022-11-29
本報訊(記者 牛嘉榮)11月25日,運城博物館在其官方公眾號推出“文博云課堂”首講,述說“唐王夜游月宮鏡”內含的浪漫故事,再現該文物的前世今生。該系列預計每月推出一期。
為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職能,活化利用文物資源,運博社交部甄選珍貴館藏,深挖文物本身的歷史文化內涵,通過線上“云課堂”的方式,以視頻形式與社會公眾見面?!疤仆跻褂卧聦m鏡”作為運博“文博云課堂”系列線上教育活動首講,該館社會教育部工作人員燕曉靜通過講述圓形銅鏡的歷史淵源,館藏文物“唐王夜游月宮鏡”的外觀紋飾、圖案細節、傳說故事帶領觀眾了解文物的文化價值與藝術高度。
“印象最深刻的是搗藥玉兔,就刻在鏡子上,視頻里細節拍攝得特別清楚,很想到博物館親眼看看?!蔽猴L小學一年級學生張若曦向記者分享“云課堂”的體驗,在兒童的視角里,這樣的課堂活潑有趣,里面的紋飾、故事生動可愛,十分吸引人。
這面藏于運城博物館的“唐王夜游月宮鏡”,八出菱花形,圓鈕。鈕右側祥云繚繞,宮殿露出一角,殿頂上的鴟吻、脊獸以及斗拱門廊、臺基皆刻畫細致,正門半開,一侍女探出半個身子向外張望;鈕的左上角有一棵桂樹,枝繁葉茂,樹干虬曲,遠處山巒掩映其間,層層疊疊,影影綽綽;樹下有一拱橋,橋下流水潺潺,唐王側立于橋左側,頭戴高冠帽,身穿長袍,向引路侍女拱手作揖;侍女梳高發髻,左手朝左展開,似在迎接;橋中有一搗藥玉兔,其后為一蟾蜍,拱橋的盡頭為女主人(嫦娥)和侍女二人,女主人袍服盛裝、袖手坐定,似有所等待,身旁兩人各執一物分侍兩側?!疤仆跻褂卧聦m”的故事場景在這面銅鏡中被完美呈現,孩子們足不出戶就可領略歷史文化,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影響著大眾。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