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g8pdq"><ol id="g8pdq"></ol></sup>
<span id="g8pdq"><menu id="g8pdq"><label id="g8pdq"></label></menu></span>
<sup id="g8pdq"></sup>
    1. <sup id="g8pdq"></sup>
  • <nobr id="g8pdq"><menu id="g8pdq"></menu></nobr>

  • <strong id="g8pdq"></strong>
    <nobr id="g8pdq"><menu id="g8pdq"></menu></nobr>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運城時空>

      打造過硬干部隊伍 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

      ——關于我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調研報告

      來源:發布者:時間:2022-11-23

      九三學社運城市委員會

      為了解我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現狀,探索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良方,九三學社運城市委員會通過大量的實地考察、問卷調查、座談交流等方式,在全市范圍內進行了調研,形成此調研報告。

      運城市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歷程

      2018年,市政府印發了《運城市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行動方案》,提出用三年時間,使集體經濟年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達到100%。

      2018年年底,全市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58億元,其中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2006個,占當時全市總村數的66.6%。

      2019年,全市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15.09億元,其中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2376個,占全市總村數的81.85%。

      2020年,全市2172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17.46億元,其中收入5萬元以上的村2169個,占全市總村數的99.86%。

      2021年,全市2172個行政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有1716個,占比79%。

      可以看出,經過幾年的努力,我市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取得明顯成效。為鞏固成果和繼續推進高質量發展,2022年,我市又相繼出臺了《運城市村級集體經濟壯大提質五年行動方案》《運城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推進鄉村資產數字化發展的實施意見》《運城市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工作方案》等多個文件,從搭建運城市鄉村資產數字化服務平臺、推進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村集體經濟組織牽頭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產業對接、農村集體資產“清化收”等多方面入手,多渠道探索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有效路徑,極大地推動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市農村集體經濟總量平穩增長,實現了快速發展?!哆\城市“十四五”現代農業發展規劃》提出,計劃到2025年全市所有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

      為完成目標任務,縣鄉村各出奇招,積累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經驗。如稷山縣制定了《稷山縣農村“兩委”干部報酬(補貼)實施意見(試行)》,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與村干部績效報酬相掛鉤,通過獎勵持續激發村干部做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積極性、主動性。夏縣出臺了《夏縣2022年財政資金扶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實施方案》,通過充分調研,在全縣選取了25個示范村,通過財政資金撬動,分類指導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鹽湖區堅持黨建引領,實行區級領導包聯、鄉鎮(街道)黨委書記主抓、村“兩委”組織推進的模式,利用典型帶動、以點帶面進行整區推進,實現村集體經濟“井噴式”發展。新絳縣萬安村按照“村集體+社會化服務組織+農戶”的托管模式,在村黨支部的引領監督下,一手牽社會化服務組織,一手牽農戶,社會化服務組織通過規模作業降低畝均成本、增加效益,達到“三方共贏”。

      村集體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問題

      雖然我市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從整個經濟體量和個體案例來看,發展水平還較低,仍有很大提升空間。根據調研組隨機發放的40份調研問卷結果來看,40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共475.1萬元,村均11.8萬元,其中最少的為0元,最多的為27.8萬元;從33個有效樣本來看,72.7%的村以土地、機井等承包收入為主,其余27.3%為產業(大棚、房屋出租)等收入。債務方面,27個村債務共816萬元,債務規模從數千元到上百萬元不等,主要由村莊工程建設、村級公益事業支出等形成,村均負債30.2萬元。截至2022年7月份,通過“清化收”僅化解了102.3萬元及部分合同,村級債務化解仍有一定困難。

      從問卷結果及實地調研來看,反映出的問題主要有:

      一是成分單一,資源性資產占比較大。從村集體經濟收入構成看,大部分來自資源性資產,如依靠土地、機井承包等,部分村集體經濟臨時性、短期性的財政轉移支付和項目扶持資金、土地復墾補償等補助收入占比較大,經營產生的收入占比偏低。

      二是發展不均,村級之間差距明顯。從整體情況看,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總量越來越大、村均水平逐步提高,但發展很不平衡。體量較大的如河津市龍門村集體經濟早已突破億元,體量小的村仍在為5萬元、10萬元的任務發愁。

      三是思路不清,村干部能力仍需提升。目前,我市村級經濟合作社理事長大部分由村干部兼任,而相當一部分村干部對于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沒有明確發展思路,體現出管理能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等。

      關于壯大村集體經濟的幾點建議

      在現有的條件和環境下,抓住目前鄉村振興、城鄉融合發展大潮中各級各部門的政策機遇,需要我們從村干部的能力提升抓起,更多地發揮主觀能動性,使他們能夠立足本村實際,涵養村集體自身造血功能,帶動產業發展、謀劃打造項目、用足用好政策,盤活壯大村集體經濟,引領農民群眾走共同富裕之路,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具體來說,離不開村干部的以下幾種能力:

      一是思路明確,謀劃經濟發展的能力。新時代發展村集體經濟,需要村干部明確思路,把黨和國家關于農村改革發展的政策措施與當地實際相結合,充分發掘利用自身優勢,抓住發展機遇,在提高農民素質、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展現積極作為。

      二是借力發展,集聚人才智慧的能力。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僅靠村干部個人遠遠不夠,更要依靠凝聚基層群眾,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村干部要充分發動帶領第一書記、駐村干部、致富能手、種養大戶、在村工作大學生等人才,群策群力,讓更多的“土專家”“田秀才”帶強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

      三是引入“源頭活水”,用好財政資金的能力。當前,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鄉村建設行動的展開,各級各部門在農村實施的項目類別、數量、規模不斷增加,項目化、市場化、規?;l展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密碼。如何立足本村實際,充分挖掘優勢條件,積極爭取資金和項目扶持,推動村集體經濟走上發展“快車道”,也是對村干部能力的一種檢驗。

      從政府層面來說,需要做到:

      一是分類施策,結對發展。對于村級產業基礎好、干部素質高的村莊優先進行扶持。整合扶持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推進村級產業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切實破解村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融資困境。建立先進帶后進、結對幫扶機制??梢越梃b其他地市的好辦法,如長治市根據自然條件、資源稟賦、產業現狀等,將全市村集體經濟組織分為重點幫扶村、整體推進村、先行示范村三個類別,分類施策,強化交流,推動共同發展。

      二是精準培訓,賦能提升。建議政府相關部門通過專題培訓、輪訓示范和特訓強化等多種形式,按需加強業務技能培訓,加強村干部產業規劃、致富技能、市場知識、經營管理等方面培訓,以賦能培訓提升其經營管理能力。

      三是正向激勵,管護并行。鼓勵探索創新,增加過程性考核指標,把村級集體經濟與村干部績效報酬相掛鉤,有效激發村干部推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積極性、主動性。強化督促指導,及時總結經驗、梳理問題,使基層干部擺脫“等靠要”思想。同時,完善容錯糾錯機制,為會干事、能干事、敢干事的村干部鼓勁撐腰,解除他們干事創業的后顧之憂。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