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g8pdq"><ol id="g8pdq"></ol></sup>
<span id="g8pdq"><menu id="g8pdq"><label id="g8pdq"></label></menu></span>
<sup id="g8pdq"></sup>
    1. <sup id="g8pdq"></sup>
  • <nobr id="g8pdq"><menu id="g8pdq"></menu></nobr>

  • <strong id="g8pdq"></strong>
    <nobr id="g8pdq"><menu id="g8pdq"></menu></nobr>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
      登錄|注冊
      您的位置:首頁 > 運城旅游>

      關公信俗

      來源:發布者:時間:2019-07-12


      關公信俗是以崇拜中國武圣關羽(160—220)“忠仁義勇”精神品格為核心內容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關羽因勇猛善戰,被尊崇為“武圣”,與“文圣”的孔子齊名,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逐漸被神話為集戰神、驅邪神、保護神、武財神為一體的全能神,其信眾包括社會各階層和大多數行業的相關人群。

      運城地區關公信俗有廟祭、家祭、臨時性祭祀、行業和會館祭祀等表現形式。比如每年農歷六月二十四關帝生辰、四月初八佛誕日及九月初九重陽節舉行3次大規模的關公廟祭活動。四月初八的關公祭典活動,在解州關帝廟舉行一系列祭拜儀式后,關公像被從大廟抬出,巡游整個解州鎮,保佑百姓風調雨順。農歷六月二十四,社區民眾集會于常平村家廟,祭拜關公三代祖宗,并請戲班演出關公戲。農歷九月初九,關廟舉行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祭典活動。沿襲著鳴鼓、迎神、初獻、奠玉帛、上香、進俎、亞獻、讀祝行、終獻、飲福酒、送神、望燎、獻藝、禮畢、上布施等傳統儀規,關公鑼鼓、關公戲曲表演等多種民間藝術形式伴隨著近三個小時的祭典活動。關公信俗是中國民間信仰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現形式之一,對中華文化傳統的綿延產生著重要作用。


      網站聲明

      運城日報、運城晚報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獨家授權運城新聞網發布,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或鏡像;授權轉載務必注明來源,例:“運城新聞網-運城日報 ”。

      凡本網未注明“發布者:運城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